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作者:
  • 来源: 同花顺
  • 日期: 2016-07-28
  • 浏览次数: 1480
※IPO关山难越 险企现第三例曲线上市
 
    近日,天茂集团将所属行业变更为保险业,正式由“保险影子股”变身为保险股。这是自2015年来,A股中保险公司曲线上市的第三起案例。
  保险业观察人士表示,能实现曲线上市的保险公司背后都有着若干共同特征,比如股东推动意愿强烈、保险公司股权相对集中、公司发展快且盈利尚可等。
  不过,随着证监会对于借壳上市监管趋严,保险公司曲线上市在借壳新规出台后能否仿效,还有待观察。
  保险公司曲线上市三大样本
  722日,天茂集团公告由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变更成“保险业”,宣告了国华人寿曲线上市进入尾声,以保险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又添新成员。
  自2012年中国太保特批上市以来,A股保险业再无一例IPO通关,但曲线上市的案例却有三起。2015年来,天安财险借道西水股份、华夏人寿通过华资实业、国华人寿导入天茂集团变成保险股或者“保险影子股”。
  尽管三家公司的进度有所不同,但共同点是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不构成“借壳”,因此审批起来相对容易。
  其中,进展最顺利的是西水股份。今年61日,西水股份发布重大资产购买实施情况的报告,披露上市公司决策过程、保险公司决策过程以及监管部门批准的时间表,可谓节奏紧凑,一路顺畅。
  西水股份是通过全资子公司包头岩华作为普通合伙人,分别与重庆斯莫尔、包头盛宇、天津阡轩共同设立恒锦宇盛、金奥凯达、国亚创豪三家有限合伙企业,合计认购天安财险新增发的26.6亿股股份。交易完成后,西水股份和三家有限合伙企业合计持有和控制天安财险50.87%的股权,仍为天安财险控股股东。
  华资实业在置入华夏人寿时出现了一个插曲。去年1224日,华资实业就收到了证监会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对华夏人寿增资的无异议函,但在今年2月,证监会对公司提交的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进行审查后,要求公司就有关问题做出书面说明和解释。
  随后,华资实业就证监会的反馈意见进行落实,并申请了延期回复。722日,华资实业终于获得了证监会通过其非公开发行的审核通知。
  天茂集团是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购买分散在三家公司手中的43.86%股权,剩余部分向国华人寿增资。受让后,天茂集团合计持有国华人寿股份占总股本的51%。今年317日,保监会批复了公司股权变更。
  曲线上市需具备三大要素
  保险市场景气度居高不下,保险公司的IPO却是关山难越,令保险影子股受到市场的追逐,更激发了一些与保险业有关的上市公司进行“供给侧改革”。目前的三家保险公司曲线上市样本,能否为更多上市公司所借鉴?
  对此,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进认为,今年6月份证监会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严格关于重组上市的认定标准,扎紧制度篱笆,旨在给借壳上市降温,新规释放了整体收紧的信号。随着证监会对于借壳上市监管趋严,保险公司曲线上市在借壳新规出台后能否仿效,还有待观察。
  一位保险业观察人士表示,能实现曲线上市的保险公司,都有着若干共同的特征。一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善于资本运作,推动资产置入的意愿强烈,保险公司与上市公司有共同的实际控制人是最佳状态;二是保险公司的股权相对集中,即便分散在不同的公司手中,但是整合起来花费的力气不大;三是公司业务增速强劲,盈利能力尚可,能为上市公司业绩翻身提供良好基础。
  在A股市场上,上市公司与保险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属于同一资本派系的案例并不难寻,如富德生命实际控制人张骏与深中华A的实际控制人纪汉飞关系紧密;华安保险董事长李光荣同时是精达股份实际控制人;杉杉集团主席郑永刚入主了君康人寿,但是因为内外部各种原因,上市没并有成为这些险企的近期目标。
  而已经提出上市规划的保险公司,可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泰康人寿、华泰保险因为股权太分散,上市需要清扫的障碍太多,至今未能明确上市地点;阳光保险和中华联合保险受员工持股计划影响,上市进程一再延后。
  “险企上市条件包含了天时地利人和,并不容易同时具备。”上述保险业观察人士表示,下一个上市或者借壳的保险公司会是哪一家,目前还难以预测。      

环境服务业爆发 “十三五”末行业收入或达2.3万亿
   “十三五”规划纲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里面总共26项,与资源环境相关的指标就有13项。环保监管趋严,成为催生市场的根本动力。大气、水、土三大行动计划相继发布,环保产业规模大幅扩容,新兴领域释放。此外,资本驱动力量越来越大,并购数量和规模快速增加。全联环境商会前任会长、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预计,今年环境服务业行业收入约7628亿元,到“十三五”末则将增长至2.3万亿元。
  “环境服务业的春天来了。”
  近日,在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下称“全联环境商会”)举办的“2016中国环保产业高峰论坛”上,商会会长、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赵笠钧断言。
  商会前任会长、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也表示,在监管趋严、产业规模大扩容、资本驱动等多重因素下,环境服务业进入了新阶段。他预计今年环境服务业行业收入约7628亿元,到“十三五”末则将增长至2.3万亿元。
  文一波表示,尚有近70%的环保领域治理需求未得到满足,如海绵城市、地下管廊、综合区域治理、土壤修复、黑臭水体、污泥处理、VOCs监测等。此外,城镇黑臭水体、垃圾分类、雾霾、毒地、污泥处理、垃圾渗滤液等环境治理的难点有待突破创新。
  跨界巨人加剧行业洗牌
  对环保企业来说,产业进入新阶段,无疑是重大利好。但“跨界巨人”的进入,加剧了产业竞争,特别是对扎根未稳的中小型环保企业来说冲击不小。
  赵笠钧称,过去中国环保产业并不强大,国内环保企业众多。目前,环保行业共有5.3万多家公司,但平均的规模体量都比较小。
  这一现状从近日发布的2016年中国财富500强榜单中可窥。榜上有名的企业许多都有环保业务,但真正主营环保业务的企业,仅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北控水务”)一家,以113亿元的营收和20.6亿元的利润排名第432位。
  其他一线环保企业,离500强门槛都还有一些距离。光大集团旗下的环保公司光大国际,算得上环保行业的龙头企业,去年营收85.34亿港元(约合73.55亿元人民币),比500强榜单最后一名(四川成渝高速公路)114.94亿元营收少了36%
  随着近几年政策红利的释放,行业洗牌加剧,分化凸显,一些大企业成长快速,甚至在全球的并购势头都非常迅猛。
  嗅到政策红利,一批国资企业以入股、并购、成立环保公司等方式纷纷进军环保行业。这些被业内称为“跨界巨人”的企业,同时也加剧了行业洗牌的进程。
  北控水务就是其母公司北控集团通过上述玩法打造的环保企业。去年,这种“跨界巨人”数量猛增。葛洲坝集团去年1月以4.73亿元收购凯丹水务75%的股权,进军环保市场。中国中车将“环保产业”纳入公司“新兴产业”范畴,并计划将环保水处理板块打造成为国内村镇污水治理领域首选供应商。
  去年8月,中石化节能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被视为中国石化上游唯一的节能环保工程公司、节能环保政策研究及技术支持中心。据该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张建介绍,未来中石化下游也要成立这样的公司。
  这些凭借着技术、工程、设备或是资本优势进入的“跨界巨人”,让部分业内公司惶惶不安。对此,赵笠钧称,这些企业的进入,确实对当下环保产业格局产生了冲击,长远来说将加剧产业竞争。
  如果这些企业进入后,通过竞争促使技术进步、模式创新、产业并购整合,对以小企业为主的环保行业来说,将加快行业秩序重构,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企业进入环保领域,没有长远打算,只为了解决生存问题,恶意低价竞争,没有投入研发,无疑将损害行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这些公司成立专业化环保公司,不是为了排挤民营企业,也不是排挤固有的守护者,而是为了整合这些资源。”张建则希望环保行业的“传统守护者”不要将国有企业成立专业环保公司看成是“狼来了”,或者认为会构成产业垄断。
上一篇: 【晨讯】20160803
下一篇: 【晨讯】20160727

Copyright © 深圳宏鼎财富管理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粤ICP备15062544号
深圳市南山区粤兴二道6号武汉大学深圳产学研大楼

本站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问题请通知我们处理!